受“特斯拉”热刺激,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地方政府,无论是海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都是绕不开的热门关键词,而“锂电”俨然成为人人欲图争抢的盛宴。
但盛宴背后的真相却显得残酷,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产能严重过剩,国内锂电企业已陷入欲罢不能的价格战。面对“流血”的行业无序竞争,锂电龙头企业意图通过G20的方式寻求自律合作。
行业前景火热企业“流血”降价
3月26日,围绕新能源汽车,在广东东莞举行的锂电产业峰会异常热闹。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300家企业及其负责人慕名前往。与此同时,大洋的另一边,由特斯拉引爆的热潮方兴未艾。
据统计,2014年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包含EV、PHEV、HEV)产量为3190辆,较上年同比上升16%;2月,产量为1837辆,较上年同比持平。预计3月份,产量将达到3000辆,同比上升12%;预计全年增长30%。高工产业研究所预测,全球电动车市场将会在2014年下半年开始放量。动力电池市场将带动锂电池材料增长,随着电池的增长,材料企业将掀起新一轮的投入热,四大关键材料市场规模至2020年约为2013年的四倍左右。
不过,对于国内锂电企业而言,这场看似热闹的盛宴或还暂时只是“水中月”。“虽然国内锂电正极材料的产销量占据全球市场的40%以上,但大多主打中低端市场,技术门槛较低,大量投资来源于技术积累较少或无技术积累的其他领域。”国内正极材料龙头企业天津巴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孟涛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已有多达171家正极材料生产企业。这一方面是3C消费领域、移动电源、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需求市场催生数码类电池不断出现新机会,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政策利好也使得动力锂电行业未来的前景看好。
尽管市场需求前景看好,但国内大量的锂电企业却仍处于“拼流血的年代”。负极材料在锂电材料中工艺技术相对成熟,随着中外厂商的纷纷扩产,负极材料也避免不了价格大幅下挫的命运。根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的统计,负极材料均价已从2010年的7.95万元/吨,降至2013年的6.5万元/吨,年均跌幅达6.5%。价格战使得大部分企业毛利率被压缩至25%-30%,净利润基本在5%-10%,利润空间所剩无几。
“面对国外实力企业的竞争,一些国内企业显得束手无策。客户拖欠款时间长,经营压力大,三角债极为常见。”东莞杉杉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丁祥欢介绍。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有些企业采用低价铺货和延长回款周期的营销策略,有些企业应收账款占比甚至高达60%以上。在已公布2013年年报的锂电上市公司中,多家企业应收账款出现大幅增加,其中德赛电池应收账款较2012年底增幅超八成。一位锂电行业分析师称,应收账款占比过高,不仅加大营运资金的占用,不利于经营效率的提高,而且也使企业埋下了资金链断裂的隐忧。
高工产业研究所总裁张小飞博士指出,下游电芯厂受价格下降影响,为了提高利润率,倒逼材料价格。特别是电芯大厂对材料需求量大,议价能力更强,电芯厂的付款周期也比去年平均延长一个月,账期60-90天是普遍现象。同时,来自国际材料大厂的竞争也在挤压着国内厂商的生存空间。
有业内人士预计,同质化竞争只会带来恶性竞争和更低的行业利润,未来锂电总体价格竞争会更加激烈,但市场会出现两极分化趋势,即:只做常规产品、低端产品的企业,价格竞争会更加激烈,而一些做高端性能产品的企业,可能会随着下游应用行业的大批量采用,在价格和利润空间上相对好过些。这取决于企业本身的技术积累和研发的实力。
无关键技术是症结所在
行业政策向好,市场前景广阔,相关的锂电企业却为什么挣不到钱?缺乏核心技术仍是关键。
新宙邦CTO石桥在G20峰会上介绍,负极成膜添加剂的应用已相当成熟,正极保护添加剂的应用越来越少,防过充添加剂有少量应用,最主要是成本高。核心添加剂的专利主要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中国企业的专利相对比较少。
张小飞指出,中国锂电池行业面临的核心技术缺乏、整体自动化水平低、同质化竞争等老问题没有解决,当前又增加资金紧张、负债率上升、库存增加、毛利率下降等新问题。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导致政策执行不到位,制约优秀企业的健康成长。目前锂电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尤其是动力电池的产能利用率在30%以下。
“从锂电池的关键构成部分来看,不管是正极材料,还是负极材料、电解液以及隔膜领域的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同质化竞争、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等问题。”张小飞举例,锂电材料普遍产能过剩,导致供需失衡,下游议价能力提高,价格无序竞争已经成为常态,其中磷酸铁锂过剩最严重,总产能利用率在10%以下。
以正极材料所采用的钴酸锂材料为例,天津巴膜的吴孟涛介绍称,“目前国内市场售价比韩国本土企业每吨要低四五千美元,国内正极材料行业在技术层面的竞争中完全丧失原本就不强的竞争力,彻底沦为韩国电池公司的廉价材料批发市场。”
号称锂电池“血液”的电解液同样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东莞杉杉的丁祥欢表示,目前国内有电解液厂商45家左右,全年总产能15万吨以上,严重超过需求,短时间内情况无法扭转,或将持续至少2-3年。
对技术要求较高的隔膜行业也未能幸免。深圳星源材质副总经理杨佳富介绍,从目前的现状来说,2013年隔膜的全球市场需求量大概是7.5亿平,高端市场为美、日、韩垄断,中端市场80%也被国外占据,低端市场只由国内众多企业恶性竞争,中国进入整个隔膜领域的厂商有46家,设计产能超过18亿平,产能严重过剩。
“目前国内隔膜企业规划的产能已经远远大于全球实际产能,但实际出货量很小。”锂电池隔膜材料供应商沧州明珠副总经理谷传明介绍,在国内涉足锂电隔膜的40多家企业中,真正有产品的不到20家,得到用户认可的不到10家,国产隔膜产量和收益很低,国产隔膜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降价幅度超过30%,而且多数处于干法双拉的中低端市场,和国际接轨的干法单拉和湿法隔膜企业较少。绝大多数隔膜企业存在着价格战问题,只有少数企业进入到质量体系的竞争。
没有关键技术的中国锂电企业,为了生存,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价格战这一“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招数。张小飞感叹,价格竞争导致材料毛利率下降,盈利能力减弱,大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扩充产能,更加剧了行业竞争。
G20出炉产业链互补合作自救
行业的混乱危局,正在迫使国内企业寻求自律合作的路。在3月26日高工锂电发起组织的第一届G20-锂电峰会上,亮相的锂电G20成员包括了比亚迪、东莞杉杉、天赐材料、新宙邦、沧州明珠等各个产业链环节的20家大型企业。
“在锂电池行业,目前摆在我们面前有两个选择:一种选择是在一个没有标准的同一水平面上继续各自单打独斗,继续与同行在价格上厮杀;另一种选择是将整个产业链上各环节的技术力量结合起来,在各个细分领域里面突出整合优势。”张小飞表示,对于国内锂电行业的很多企业来说,无论是想导入国际供应链,还是希望整合整个产业链,技术始终是引领产业的原动力,只有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才能有终端应用市场的兴起。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此次G20峰会共达成了四项议案,分别为:起草G20-锂电产业链核心材料及电芯产品市场规范;起草G20-锂电产业链核心材料技术产业化路线图;成立G20-锂电峰会产品规范应用开发小组;成立G20-锂电峰会技术共享中心。
张小飞介绍,起草锂电产品市场规范,峰会企业以身作则在市场上推广,将对市场起到示范效应;起草锂电产业链技术产业化路线图,比如3-5年的技术指标路线图,以市场导向来开发产品,促进锂电产业化进程;成立G20锂电峰会产品规范应用开发小组,让产业链之间的企业从上游到下游可以互相选择对方,互相形成一个合作体,共同把应用产品做好;峰会成员签订技术保密协定共建技术共享中心,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技术共享。
“G20峰会完全由民间发起,表现出企业对行业规范的迫切需求。”有业内人士介绍,成立这种协会本来应该由政府来主导,但是政府相关部门存在信息滞后问题,在产业急速拐点面前,很多企业是等不及的。由锂电行业的第三方平台高工锂电来发起,有利于缓解目前行业内的乱战,促进行业的资源整合,实现把行业做大做强。
正业科技CTO范斌表示,随着一系列国家新能源扶持政策的出台,必将带动锂电池行业的快速增长,并向人造卫星、航天航空方面发展,国内锂电池的需求一定会快速增长,国内锂电池企业必将拥有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但中国锂电池企业在全国占的份额并不大,锂电池技术开发与应用与国际水平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形成这种产业链“联盟”可以加深行业的交流互动,促进行业产业供应链的完善,提升行业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有与会企业介绍,尽管大部分锂电池厂商关键材料厂商包括电解液、隔膜、正负级等都自建锂电池小试线测试,但在行业内缺少上下游协同的研发平台。技术共享中心有望建立技术研发的新模式,更市场化的研发组合将推动技术加速发展。
“汽车行业供应链整体优势非常重要,G20的模式如果成功,未来将形成以大型电动汽车厂商为核心,每个关键材料和设备厂商2-3家主流供应商的国产供应链格局。”上述人士称。
也有G20峰会企业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不比产业链的横向合作,G20这种产业链纵向合作,在实际操作中难度不小。但无论如何,锂电行业已经开始意识到问题了,通过互助合作、技术研发的方式,对于行业规范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机构看好新能源汽车板块
在政策、能源安全和环境压力等多重合力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发展有望加快。机构人士表示,随着续航里程、安全可靠性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制造成本的下降,新能源汽车将逐渐被大众认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去年以来,随着特斯拉的持续火爆,A股新能源汽车板块也表现不俗。Wind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指数自2014年首个交易日以来,截至3月27日收盘,累计涨幅已达9.88%,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6.82%。
新能源汽车板块尤其受到基金公司的厚爱,南方基金、农银汇理基金、德邦基金和申万菱信基金都对这一主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南方基金认为,这一板块正在且未来会继续受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行业发展空间大,未来盈利增长前景良好。德邦基金建议,关注新能源汽车大板块下的细分行业锂电池、储能等,因为它们属于与西方差不多时间起步的新兴行业,集合了新技术、环保等众多优势,预计国家将出台政策大力扶持。
大成基金内需增长基金经理李本刚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在于如何定义其消费品属性,新能源汽车与别的可选消费品区别较大:首先,一次性支出较大,需要降低真实进入门槛,转换成本较高,因此受限于政策和厂商品牌;其次,能源供给限制最强,尚无统一标准。综合分析,能源、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的影响远高于体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受益路径,预计将沿着“输配电公司—进口代理—新能源客车和部分出租车整车生产厂商—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厂商—上游产业链生产厂商”逐步演进。
“在政策扶持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下,2014年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的元年,相关板块或将受益,如新能源客车板块。”建信基金举例,按照每个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5000辆的最低累计推广量计算,两批推广城市需要完成25万辆以上的推广量,其中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万辆,中性假设其中50%是新能源客车销量,则新能源客车销量为6.5万辆左右,则2014-2015年年均销量在3万辆左右,相比2013年不到1万辆的销量会大幅增长。此次提高新能源汽车补贴幅度也将使纯电动乘用车板块受益。
从细分产业链角度来看,机构认为,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将推动汽车电气化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也必然会为电机驱动系统市场带来增长,具有汽车驱动电机、控制系统核心技术的优质企业将显著受益。此外,电气元配件生产商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而快速发展,同时严格的行业认证又为行业中优秀的企业构建了更深的护城河,相比在普通工业领域的应用会有更高的利润率。
建信基金认为,从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广泛推广将使上游锂资源受益。随着供需关系的改善,碳酸锂的价格趋势、整体板块的估值水平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将获得较好的投资机会。同时,受益于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仍然选择钕铁硼永磁电机为驱动电机,钕铁硼板块也将受益。
产业联盟助力锂电行业健康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逐步释放,锂电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产业发展正在迎来拐点。“2014年中国电动车市场将会有约120%的增长。”高工产业研究院所长张小飞博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一面是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另一面价格战激烈,各个企业单打独斗,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行业标准的制定和行业内的自律行为变得尤为重要,锂电G20的成立,就是希望能够帮助锂电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证券报:高工发起成立锂电G20的行业背景是什么?
张小飞:一方面,中国锂电行业将迎来拐点。全球各大厂商都发力在电动汽车上,2013年万辆以上的有日产凌风、雪佛兰的沃尔沃、特斯拉、丰田普锐斯。我们预估2014年全球电动车市场将有80%的增长,而中国将会有120%的增长,从而打破前几年电动汽车发展非常缓慢的情况。同时,从去年年底开始,国家陆续出台各种补贴政策,对整个产业产生重大利好。另一方面,行业目前也面临产能过剩、价格竞争激烈、行业标准缺乏的窘境。因此,从锂电行业到下游的电动车产业都应该制定相应的规划,如果特斯拉2017年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没有相对应的策略,对整个国产电池行业将是重大打击。
中国证券报:此次成立的锂电G20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张小飞:这是锂电G20第一次峰会,目前只达成了一些初步的意向协议,未来会逐步深入,把行业标准制定出来。意向协议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第一,起草G20锂电产业链核心材料及电芯产品市场规范;第二,起草G20锂电产业链核心材料技术产业化路线图;第三,成立G20锂电峰会产品规范应用开发小组;第四,成立G20锂电峰会技术共享中心。第一届G20-锂电峰会成员企业基本覆盖了锂电全产业链各个环节优秀领军企业代表,包括锂电池制造领先企业——中航锂电、环宇赛尔、福斯特、天劲集团、中天储能,负极材料领先企业——江西正拓,新兴的锂电材料综合供应商——兴能新材,隔膜领先企业——中科科技、沧州明珠、星源材质,电解液及上游材料领先企业——新宙邦、东莞杉杉、广州天赐,锂电设备领先企业——新嘉拓、正业科技、吉阳自动化、鸿宝,电动车制造领先企业——比亚迪、五洲龙。
中国证券报:锂电G20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意义有哪些?
张小飞:行业内的企业强强联合,共同推进市场规范,将整个产业上各个环节的技术力量结合起来,在这个细分领域里面突出整合过的水平,这样可以把企业的专业度、专注度提高,同时扩大规模。通俗地说,如果行业内能够团结一致,企业之间更多的是互相赞美对方,而不是“恶性竞争”,抵御国外企业在国内市场的进攻才有可能。G20的目标,正是去推动这样一件对中国锂电产业意义深远的事情。
|